一、背景
冰雪建筑是一种以冰、雪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建筑形式,可用作短期抵御风寒及造型观赏等使用,具有材料易得可持续、外表绚丽美观、易于造型施工等优点,却又被其较低的材料强度、稳定性,较差的塑性、延性性能阻碍发展。
冰雪建筑与结构具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在世界各地的寒冷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冰雪建筑。从14000年前加拿大北部靠近北极地区的极地因纽特人用于居住的Igloo到现代更多用于艺术欣赏的冰砌体结构、冰壳结构,冰雪建筑实现了高度、跨度和使用功能的飞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美学价值。
二、竞赛内容
2.1 赛事描述
主要目的:
本竞赛以智能冰雪结构的设计和建造为出发点,旨在探讨智能冰雪材料性能、冰雪结构智能建造方法和智能运维策略,以及如何将冰雪建筑的建筑功能、建筑美学与结构可靠性有机结合的问题。
主要内容:
具体要求现场设计并制作一个冰雪建筑模型。
规模:模型上部结构与地面的交线控制在一个4000mm×4000mm的矩形红线范围内,模型室内至少可以完全放入一个2000mm×2000mm×2000mm的立方体,且至少有一个1000mm×1000mm的出入口。
具体要求:
1) 模型结构部分选用的材料必须主要为冰雪材料,可以用辅助材料予以加固;
2) 基础顶面必须低于模型室外地坪(基础不能外露);
3) 模型顶部可不完全封闭,但模型的水平投影需保证覆盖2000mm×2000mm×2000mm的立方体;
4) 结构体系不限。
2.2基本准则:
参赛队伍须遵守以下竞赛准则:
1) 受邀参赛队伍成员仅能包含三名本科生和至多两位指导老师;
2) 每支队伍须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比赛现场制作一个冰雪建筑模型;
3) 每支队伍须在报到当天提交建筑结构理论方案(纸质版3份+电子版)。
4) 制作完成后,每支队伍将向其他团队和评委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要的结构分析说明。评委打分(占演示分值的80%)并进行点评,其他团队打分(占演示分值的20%);
5) 每支队伍须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如有争议或任何不遵守竞赛规则的行为,将有评审委员会进行仲裁;
6) 每支队伍应客观地予以打分,若经评审委员发现有恶意打分者,将取消其打分资格和该团队成绩。
2.3理论方案
理论方案应涵盖设计理念、详细图纸、结构建模与分析,结构技术细节与节点构造、模型效果图、模型加工图(含材料表)等。
2.4模型制作与评分准则
2.3.1 模型制作要求
1) 提供的模型材料与工具
本赛事模型制作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提供,现场制作;各参赛队使用的材料仅限于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允许选手对所给材料进行加工、组合。如模型中采用的材料违反上述规定,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现场提供足够的水、纸浆或木削、染料、钢丝等制作材料,并提供水桶、铁锹、用于充气的薄膜、麻绳、鼓风机、模具等可能使用的工具。
2) 各参赛队要求在12个小时内完成模型的制作及养护。模型制作过程中,应保护好半成品,若因此导致模型损坏,责任自负,并不因此而延长制作时间。
2.3.2模型成品的评分依据
1) 模型成品的施工质量及水平刚度。
2)模型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不包括基础)。
3)上部模型超出4000×4000矩形红线部分面积。
4)模型的审美价值。
三、评分标准
3.1总分构成
结构评分按总分100分计算,其中包括:
(1) 方案设计与结构分析:30分
(2) 模型制作与演示表现:20分
(3) 模型成品的施工质量及水平刚度:10分
(4) 模型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15分
(5) 上部模型超出4000×4000矩形红线部分面积:15分
(6) 模型的审美价值:10分
3.2评分细则
A. 方案设计与结构分析30分(Ai)
设计理念(10分);结构分析(10分);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图文表达的清晰性与规范性(10分)。
B. 模型制作与演示表现20分(Bi)
模型制作(外观、比例、构造细节)(5分);演示表现(内容表述、设计理念、创新、逻辑思维、创新点和回答等)(15分)。
C. 模型成品的施工质量及水平刚度10分(Ci)
模型单人的水平晃动下是否出现明显的变形(5分)、冰雪材料是否明显脱落(5分)。
D. 模型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15分(Di)
计算公式:
其中:SD为接触面积(m2);0≤Di≤15 。
E. 上部模型超出4000×4000矩形红线部分面积15分(Ei)
计算公式:
其中:SE为超出面积(m2);0≤Ei≤15 。
F. 模型的审美价值10分(Fi)
3.3最终成绩
第i支队总分计算公式为:Zi=Ai+Bi+Ci+ Di+E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