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建设韧性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提升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国家标准《城市市政工程抗震韧性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及英文版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姚涛处长、道路与桥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刘亚珊副秘书长以及参编单位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本标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主编单位,中国工程院谢礼立院士及岳清瑞院士担任顾问,标准编制组汇聚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权威专家。启动会上,《标准》主编翟长海教授汇报了标准的标准大纲、技术路线及任务分工,岳清瑞院士对标准编制工作给予了方向性指导:城市韧性最重要的是系统韧性,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关注市政工程系统间的相互影响,保障城市在极端状况下的基本功能。姚涛处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标准的编制工作意义和责任重大,编制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必须确保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必须加强标准化能力建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编制出一部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质量标准。与会专家针对标准编制大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防震减灾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哈工大充分发挥土木、建筑、交通、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协同攻关优势,聚焦城市防震减灾难题,建立了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牵头编制了我国首部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估方面的技术文件《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和软件平台,实施了我国首个城市工程全系统及区域的抗震韧性评估示范。本《标准》的编制标志着我国在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填补该领域的标准空白,可为我国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及巨灾防控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