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位追逐梦想的男孩,在没来到大学之前就一直对砂石、钢筋、混凝土有着特别的向往,希望自己日后也能够在这个方向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他说:“从小我就知道,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神奇的魔法,能够让普通的钢铁砂石变成一座座摩天大厦。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有着崭新的理论和技术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他就是我校土木学院2014级本科生徐立峰,一位不忘土木心,一直在路上的逐梦人。
以梦为马,驰骋在青春年华
哈工大土木学院实力雄厚,名师荟萃,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一切都让徐立峰在高中的时候心生向往,立志报考土木学院深造。奈何高考的时候因为1分之差,他无缘土木学院,而是去了经济与管理学院。但是他并没有从此消沉,取而代之的是比过去更加勤奋和认真。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在经管学院学习期间,他除了每天规定的学习时间外,又给自己定下了每天10个小时的额外自习时间。他认为只是上课听讲,而不去做题练习始终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于是他就把可以买到的工科数学和高等代数资料,都反复地练习过两遍以上。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年级第一的成绩在大二开学伊始成功转入土木学院,踏上了他追逐梦想的道路。
在大二学期,徐立峰仍然保持着每天自习的习惯,同时他更加注重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只有高效率的学习,才是真正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每天他都坚持上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土木学院结构方向114人中排名第一,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奖励和荣誉。
不断攀登,坚持于科技创新
从在大一期间接触了BIM软件后,徐立峰就对这款具有“CAD掘墓人”称号的软件有了兴趣。BIM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意思是建筑信息化模型,是土建行业新兴的一项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在电脑里用三维化的视角设计它们、观察它们、使用它们,让建筑变得十分的直观精细,同时也能避免施工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徐立峰与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学院、电气学院3个方向的4名同学对BIM中的Revit软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在科技创新领域,哈工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我能有机会去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变成现实,让我能够了解先进技术并推广开来。”徐立峰团队的课题现在已经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加上团队成员扎实的软件使用基本功和团队研究项目的广阔前景,这份正在研究的创新课题已经被某建筑设计公司所看中,并与徐立峰团队签订了合同,进行两者间的商业合作、资源互通、信息共享。
学以致用,把理论与实验结合
徐立峰知道,作为一名土木学子,光靠理论是不够的,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多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才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决定个人未来发展高度的标志。结构设计竞赛就是一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舞台,这项赛事不仅需要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里面的相关知识,对参赛者的动手能力也是一项考验。
为了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徐立峰在学好理论课程外,也动手练习制作多种模型,参加了校选、省赛等结构大赛。通过不断地提升能力和积累经验,他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具有“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最高水平赛事”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在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赛前准备阶段,由于时间短,任务重,这100多天的准备时间里,熬夜已然成了家常便饭,但这却不是徐立峰遇到的唯一困难。在一次制作模型期间,徐立峰的大拇指与模型的核心结构不小心粘到了一起,为了不破坏模型,为了不让团队成员这一天的努力白费,徐立峰用小刀亲手割下了他自己大拇指的表皮,用此换来了模型的顺利加载。第二天,他用纱布和创可贴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继续开始下一个模型的制作,而这件事也只不过是他所经历的困难中的一道风景而已。苦难铸就辉煌,浴血方得荣光。正如诗歌那般“成功的花,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徐立峰正用他的汗水与认真浇筑着属于他的成功之花。
徐立峰不光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赶时间测试模型的承载极限,得到宝贵的实验数据,吃饭和睡觉自然成为了一种奢侈。但徐立峰与其他两位参赛同学却没有被困难所阻碍。他们彼此之间鼓励配合,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所做的模型越来越轻,能够承担的荷载越来越重,制作的工艺也越来越好。最终他们以94克的模型质量稳稳地承担起了49千克的荷载,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团队自主设计的纺锤形空间桁架体系也直接打破了传统空间结构体系的思维定式,受到了中国土木建筑界多位专家的高度好评。
这就是徐立峰,从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用激情迎接未知的下一秒,用微笑迎接前方的挑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土木人!这是他的梦:“既然选择了拼搏的道路,那就不要问远方多远,也不要问高山多高,只需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就好。”